新华区着力十件实事推进教育民生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02-24 15:41:42 来源:平顶山日报
阅读:

2月16日,记者从新华区教体局获悉,2014年该局将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学区制管理工程等十件实事,推进教育民生,努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2014年,新华区教体局将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健康教育”理念,落实以下十项工程。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投资1300万元,建成陈庄小学;投资300万元,建成龙门口小学;投资600万元,建成新程街小学教学楼;投资650万元,建成胜利街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学楼;投资300万元,建成联盟路小学教学楼;投资450万元,筹建褚庄小学教学楼;为新鹰小学、胜利街小学、区实验小学、建设街小学铺设塑胶跑道,农村学校活动场地全部硬化;投资400万元,建成徐洼、西吴庄幼儿园,并开工新建新新街、香山街幼儿园。

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加快教育技术装备进度,确保各学校图书、仪器、器材达到省定标准;农村学校课桌凳全部更新,配置课桌凳4000套;完善小学“六室”、中学“九室”等功能教室建设,确保尽快投入使用等。

教育信息化工程。启动“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空中课堂”活动,配置视频器材30套,完善网络技术,适时开展“空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学区制管理工程。在集团化办学、合作联盟、联合办学、名校托管、结对帮扶基础上,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尝试建立若干学区。学区内校际间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教科研、课程开发等一体化研究,同一学区内实施教师统一配置、学校捆绑考核;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优质带动,优势互补,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教育民生工程。每所农村学校(含教学点)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教研室,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研工作,整体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探索筹建民办教育协会,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等。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健康”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1+5”教研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健康工程。深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好上午下午两个特色大课间活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筹建国家、省级传统项目学校两所,创建省、市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两个。免费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师生体检一次,并为每位师生建立健康档案。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用,抓好学生课外活动,发展好学生社团、兴趣小组。

特色办学工程。立足课堂,开展教研课改、传统教育、科技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等研讨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学校要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形成“一校一品”。

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成长机制。培养教坛新秀60名、教学能手50名、骨干教师50名、名师30名。探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托管、对口支援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覆盖范围,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今年计划面向社会招聘一批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施平安和谐校园工程,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