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终身学习 创造出彩人生 享受美好生活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12-01 14:02:09 来源:新密市教育体育局 郭卫民
阅读:

----新密市扎实推全民进终身教育,建设幸福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全民终身学习,创造出彩人生,享受美好生活。”这是新密市201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主题,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构建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该市由教体局牵头,依托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与中小学幼儿园、高等院校、民办辅导培训机构、文化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党员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行业协会和文化娱乐组织联姻,通过开展乡土教材编写,城乡实用技术、职工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初高中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驾驶维修、服饰装潢、家政理财、旅游餐饮、卫生健康、养生保健以及普法科普等全覆盖、多层次、广渠道各类系列教育培训和全民“百姓学习之星”的示范引领以及开展读书论坛、专题讲座、琴棋书画、戏曲歌舞、才艺表演、摄影健身、技能竞赛、青少年校外活动和全民学习活动周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本土特色浓郁的文体娱乐活动,营造出全体社会成员好学、乐学的良好氛围,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都能绽放出独特的精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别样的幸福。

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筑牢阵地,建立健全培训网络。

一是紧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机遇,积极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夯实阵地建设,健全培训网络。平陌、来集、袁庄、大隗、曲梁等乡镇成人学校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空余的校园开办,城关、刘寨等乡镇成人学校利用搬迁后的乡镇中心校开办,尖山风景区成人学校则是利用乡政府旧址开办起来。同时,他们还将撤点布局中多余的师资、图书、桌凳、仪器、办公设备等资源也充实到镇、村成人学校。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不懈努力,使个乡镇成人学校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依托市成人中专优质资源,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按照星级标准,对该校宿舍楼和办公楼进行了升层、改建、装修的升级改造,使其成为具备餐饮服务、宾馆住宿和会务接待等功能齐全的培训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了市成人中专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基地和千亿级耐火材料人才培训基地,并利用两个基地开展了村级干部和耐材行业的学历教育提升培训和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

截至目前,全市17个乡镇的成人学校均达到二类标准以上,牛店镇被名命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市303个行政村,村村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各校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也都开展的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培训,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该市紧紧围绕新密市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全民进终身教育。一是围绕新密市打造千亿级耐材基地和的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中心工作,聘请了中科院院士钟香崇以及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开展了耐火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目前已完成3期,培训了来自全市大中型耐材企业150名参训学员,打造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耐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加快打造新密市千亿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和推动“人才兴业、人才兴市”战略的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开展了基地和培训。成人中专、广播电视大学配合委组织部,计划开展十期“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训八期共500名学员。该市还聘请大专院校知名专家、教授举办法制教育、农业技术、种植、养殖、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专题讲座。对提高全市市农村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快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二是由乡镇成校负责培训场所、组织学员、专业教师和设备设施,政府职能部门落实培训项目和资金的方式,与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多种培训。二者互通有无,相互合作,拓展了成人学校的服务功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市第二中专、通达中专等职业学校与社保局联合开展了下岗职工培训,年培训下岗职工120人次;与人社局结合开展农村驾驶员培训,年培训驾驶员1000多人次;与人社局结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培训400人次;与民政局结合开展退伍军人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100人次;与农业部门实施了阳光培训工程以及与市扶贫办合作开展了甘露培训工程。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通过部门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了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化、全市发展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对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服务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市开展的四大门类37种细分培训中,种植、养殖、林地管理等农业技术16种,其中尖山金银花种植、白寨密香杏栽培与管理、城关镇大雁养殖、大隗镇核桃种植等培训是独具乡土特色的农业类培训项目。工业技术类培训10种,其中超化镇耐火材料、曲梁镇服装制作工艺、大隗镇造纸技术工艺、白寨镇石雕、牛店镇煤矿安全培训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工业技术类培训项目。三产服务技术类8种和家庭生活类3种培训中,各级各类成人学校也都是培训工作的主力军。在培训对象方面既有针对初、高中在校学生的引导性培训以及针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后生”培训和新型农民工培训,也有针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针对村干部、企业职工、退伍军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开展的各类培训,还有针对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卫生健康、生活常识、生活技能、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培训。2009年以来县、乡两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达44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四是创新模式,实施“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是新密市201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育系统内工程。即职业学校、成人社区学校、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之间携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育人才、共同发展。各职业学校与初中、高中结对联手,利用职业学校资源为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和举办专题讲座,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的引导性培训。普通初高中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劳动技能实践,成人社区学校在职业学校的帮助下开展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后生”培训。截至目前,该市参与实施“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的学校58所,其中成人学校17所,职业学校5所,初级中学30所,普通高中3所,综合高中3所;编写“职普成联手共发展”校本教材5套,参与授课教师34人,共授课时1130节次;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活动63班次,培训对象1.3万人次;组建实用技术进社区小分队13组,开展各类技术服务739次。从工程实施效果和考核结果的情况来看,该工程通过三方联动,一劳多赢,极大调动了参与学校积极性,得到了培训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