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韦达:别具一格的童话魔术师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10-20 14:28:37 来源:红香阁文学网
阅读:

先说童话,童话主要是面向儿童的,当然也有成人童话。这本《蚊子的爱情》的前九篇故事,其实是受郑渊洁的影响比较大。传统童话可能说比较习惯用小动物做主角,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故事,讲一些比较浅显的道理。郑渊洁的童话则差别很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传统童话进行了突破,很多都是以人为主角,讲述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超现实的事情,或者是得到了某种具有超能力的物品,他的后期作品,其实有的也带有些科幻元素,严格说属于成人荒诞小说。

从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趋向于“儿童本位说”,就是说,儿童文学不要以大人的姿态来写,不要故作高深、以教伤乐,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不要把儿童成人化、复杂化。郑渊洁的前期作品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后期却逐渐有成人化的倾向,但是他的这种成人化,却又不是像以往的作家那样有一种教化的姿态,按照他的解释是,因为他的第一批读者也长大了,他实际上是写给他们看的,也有可能是他认为有必要让儿童提早接触一些成人的东西。对于他的后期作品,争议就比较大。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把他的后期作品看成是成人小说,那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看成是写给儿童的童话,以传统的观点来看确实有些不妥。这也就给了我启示,就是说,我写少儿童话的时候,在注重想象力和独特性的同时,也要确保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接着再说科幻小说,很多人把它归类在儿童文学底下,确实有少儿科幻,但是更多的其实是给青少年和给成人阅读的科幻。科幻里面又分硬科幻和软科幻,硬科幻是很强调技术细节的,而软科幻则更强调情节性、趣味性。因为我本身是文科生,不具备或者说目前不具备很高的科学素养,我写的都是软科幻。关于软硬科幻,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两种各有特色,不要相互否定,就科幻本身而言,或许硬科幻更有震撼性,但是就小说而言,科幻小说是类型小说的一种,类型小说主要强调的就是娱乐性和通俗性,所以通俗易懂、情节性更强的软科幻对普通大众来说更有吸引力。当然了,其实科幻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并不好,这不是说我们的科幻作品不好,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这里就不说了。像刘慈欣、王晋康、郑军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杨鹏老师是商业化做的最好的少儿科幻作家,夏笳、陈楸帆、宝树、飞氙等等是非常有特色的新锐科幻作家,跟他们比起来,仅从科幻的角度上说,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啊,假如大刘那个阵营是四核i7处理器,夏笳那个阵营是双核i5处理器,我顶多就算是个amd的中低端cpu了。可以这么说,我写童话,除了兴趣以外,也是为了市场,而我写科幻,则主要就是出于一种情怀了。这种情怀,早在我小学看美国科幻电影《机械战警》时,就已经存在于心了。

文艺微访谈:我们都知道,黄韦达的作品一直以来就受到众多名家的推荐,获得众多文学大赛的奖项,黄韦达的文学造诣是有目共睹的,那黄韦达能不能讲讲你在文学创作中的感受和学到的东西?

黄韦达:哎呀,我哪有什么文学造诣啊,真心的。我写小说,其实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故事性的角度。我们也知道,其实文学一直有严肃和通俗之分。严肃文学,对艺术上的要求更高,但是市场反映一般不好,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通俗文学则相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不以好看为目的写小说都是耍流氓。”这两种文学,正如软硬科幻一样,也是应该共同发展而不应该相互贬低的。就我个人而言,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我更喜爱通俗小说。当然了,写通俗小说,是不是只强调娱乐性,不要求思想性了呢?显然也不是的,只是说这种思想性,不用像严肃文学那样想的那么深,那么“曲高和寡”,哪怕说只是表现正义、叫人向善,能给人温暖、打动人心,这也就够了。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