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历史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2】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07-15 09:06:52 来源:网络综合
阅读:

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合王国),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包括了今天的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全境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成为欧洲当时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卢布林条约在欧洲首次确立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同一个经济和政治实体下,享有充分自主和自由的国家模式,被现代历史学家认为是现代欧洲一体化的先驱。

27. 谢斯起义

谢斯起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爆发的农民起义。独立战争中一些大资产阶级利用战争困难大发横财,战后农民生活陷入困境。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发生了由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惩罚穷人的法庭。这次起义在政府的镇压下最后以失败告终。谢司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所代表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却永远受到公众的赞扬。

28. 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主义是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倡导,形成于1919—1931年。1931年5月,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新党纲,将凯末尔的思想归纳为六项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这六项原则合称凯末尔主义。这是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与世俗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30.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的差别。

第二条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 所有主权国家的根源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的由自主从事一切不损害任何人的行为所组成。因此,除了保证其他社会成员能享受同样的权利之外,每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并不应受到限制。对自然权利的限制仅只由法律所决定。

第五条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阻碍,没有人可以被迫从事非法律所规定的事情。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

第七条 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拘留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第九条 因为所有人被公开宣布犯罪以前被认为无罪,如果逮捕被认为是必须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残酷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第十条 假如发表的意见不妨碍由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应该因其观点,包括其宗教见解而受到干扰。 ——《****宣言》(1789)

材料二

第一条 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一)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二)未能按照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法令之规定来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其已履行其公民义务者;(三)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四)被国民大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尚未复职的官吏,特别是根据本年八月十二日法律曾予或应予撤职的那些官吏;(五)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为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六)自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4月8日法律公布之时其间出走的亡命者,包括该法律规定期限内或以前返归法国者在内。

——《嫌疑犯法令》(1793)

问题:(1)指出《嫌疑犯法令》违反了《****宣言》中的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嫌疑犯法令》违反了《****宣言》中的以下原则: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嫌疑犯法令》是体现雅各宾派恐怖政策的重要法令。恐怖政策是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雅各宾派被迫实行的,因而在初实行时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一段时期里,恐怖政策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嫌疑犯法令》在对敌斗争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尽管《嫌疑犯法令》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容抹煞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带来了许多消极甚至有害的后果。违反法制,违反《****宣言》中的原则,滥行杀人的现象相当严重。

恐怖统治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在特殊条件下采用的一种非常手段,并不是归宿。在恐怖年代里养成的那种排他自保和权力欲膨胀的心态,又使他们要继续利用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维护权力,因而不肯果断地终止恐怖。这就违背了客观历史潮流。

四、论述题

31. 论述波斯帝国在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

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地中海地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的最高阶段。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先前的埃及和亚述帝国大很多,并且在内涵上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它所形成的一套维持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是之前帝国不具备的,也为之后的帝国所承袭。

(2)波斯帝国的形成,某种意义来说是西亚、北非和东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综合发展和联系不断扩大的产物;同时在客观上又为这一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阶段。

(3)波斯帝国的出现从另一方面打断了西亚、北非诸文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打破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则。

(4)波斯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并维系帝国统治200年左右,这在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画卷。总之,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文明做了借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3. 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1)30年代初期,英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行为实行妥协、纵容政策。对日本在远东的一系列扩张行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扩大。

(2)七七事变后,英国政府仍继续纵容侵略,与美国策划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图谋以出卖中国换取日本的“谅解”,换取其避免或至少是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以求维护其在中国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援华制日,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军事行动。英美的远东政策,导致中国长期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只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有限援助。

(3)1941年12月7日,在美国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猛烈狂轰,美国损失惨重,突袭取得重大胜利。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的远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后表示给苏联的反法西斯事业提供帮助。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签订《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首次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中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在远东战场上抗击日本的大部兵力,在英美和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决定性条件。

河南教育在线将与您一起共同关注更多考试信息,敬请关注!

                          (河南教育在线 小编)



相关链接:

黑龙江省2014年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成绩查询入口

2014年黑龙江省投资项目管理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4年考研历史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历史)【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