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学费涨多少,甚至也不在于涨价前有没有民意听证,因为学费多与少或许都有理可依。况且此消彼长中,难道国家财政不是和你我有关的共同财富?问题是倘若大学一面继续退守在行政性垄断的堡垒中,一面却因还贷压力大、办学经费短缺就轻易涨学费,国民一定难以买账。面对财务松散、奢靡浪费、效率低下的质疑,大学又何以自证?
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涨学费就要晒账本。确实,中国大学的财政长期以来是个谜,只公布最粗枝大叶的全国总数据,根本不可能构成对具体大学绩效的测量、比较、监督。被封闭的不只是信息,还有精打细算的作风。只报告投入总量,大大助长了把要钱、花钱直接当作政绩的陋习——哪里顾得上用钱的效率。归根到底,晒账本不是目的。大学财政应当服务于办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包括学费在内,大学财政如何才能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效率,才是应关心的问题。
交更多学费的学生自然要求更高的教育质量,至少需要有选择更高质量的余地,可是目前情况下只有出国留学,学生才能行使选择权。而出国求学为外国高教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却完全没有起到促进国内高教发展进步的作用,真是吊诡。
对大学而言,扩大学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例,更少依赖财政意味着要更多投入办学竞争、生源竞争,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大学在效率和质量上办出差异的积极性,改善奖助贷体系,这才是大学学费上涨应该带来的正面效应。
(河南教育在线 小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