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接触网络。
毋庸讳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未成年人的生活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互联网已逐渐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是,像很多科技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隐患,譬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外来极端思潮等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未成年人“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这更令人担忧。
互联网的新奇性、虚拟性、娱乐性、游戏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迎合了低龄儿童求新求异、沟通交流、娱乐消遣的愿望。许多家长反映,暑假里,孩子把玩网游、聊天、看视频作为每天主要的娱乐方式,但是,由于网络泥沙俱下,经常鼠标一点,就蹦出各种色情图片和视频,往往让大人们措手不及、难以应对。不仅如此,由于未成年人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他人,导致出现受骗上当情况。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引起警惕与重视。
当前,与未成年人上网人数剧增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网络安全教育缺席。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认识滞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校主动开设网络交际安全教育的选修课。再看国外,早已开始重视网络安全教育。英国2006年就明确规定,全国学童要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学校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网络潜在危险的知识,警告青少年不要随便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10年也要求绝大多数美国中小学今后向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河南教育在线将与您一起共同关注更多教育动态信息,敬请关注!
(河南教育在线 小编)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