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合适目标 制定2014考研作战计划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3-06-08 12:26:33 来源:
阅读:

  今日之考研,不亚于一场战役。为什么说是战役?是因为考研并非仅仅是两天的考试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把两天的现场考试看作决定性的战斗的话,考研的整个历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战前对诸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定适合的目标。
  大家在考研前都自然要考虑到的问题: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怎样做出决定?大家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往往把标准概括为一句话――成功率高不高?换句话说,好不好考?怎样评估影响成功的因素,对成功率做出合理的预期?万学海文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的因素。
  天时――每年招生的情况不同,名额配置也常有调整,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大环境;
  地利――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招生偏好不同,地利的因素也就显得格外重要。相对而言,地域接近方便了解详细请况,盲目性小一些,比如省内的高校,而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具有相对较多的信息资源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地域较远、名气不大的高校虽然在信息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正因为不是热点,并不排除有意外的惊喜,尤其是在成绩出来之后,如果需要调剂,往往会纳入考虑的范围。
  人和――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评估。你的特长在哪里?优势在何处?更喜欢哪个学校的氛围?觉得哪个学校的环境、教学思路更适合自己?分析以上诸点,概括起来无非三句话:周围有哪些有利因素可以利用?不利因素需要避让?怎样结合才能做到效益最大化?
  2、针对目标搜集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根据作战计划积极做好全方位的战前准备工作。
  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信息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目标确定之后对信息的要求就要更进一步。确定学校和专业之后,第一需要深入了解的是考试的科目、程序和参考教材。前面在确定方向的时候可能对这些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到这一步,以考试为目的,更需要尽可能地多了解情况。程序是怎样安排的?有的学校会把一门专业课的测试放在统考之后的面试中进行,试卷的内容和参考书目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这也是需要多方面去了解的。有的学校可能用一本指定教材十几年,但老师出题的时候早就脱离了该教材的思路;有的学校可能教材频频更换,但出题的时候还是遵照基本的框架,上述两种情况,参考教材的意义显然就不同。所以,需要把历年的试卷找来分析。三四年的卷子拿过来认真看一看,比较比较,心中自然有数。考研的专业课试卷和英语不同,英语卷子是到最后拿来练习找感觉的,而专业课卷子是给你提供思路和信息的价值更大。所以历年的试卷绝对是具体备考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能借到报考学校的专业课笔记,价值也是一样,了解重点而不是死记硬背。
  说到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的准备跟专业课的准备不太一样,更多的功夫还应该在平时的积累。英语和政治,距离考试时间越近,在准备工作中占的分量往往越重。这两门课都有专门的考研班深入研究应考的技巧,为了节约考研的时间,报个考研班是非常之必要的,考研班的价值并不在于猜题之类,在于给你帮你整理考试的重点并且提供信心。英语的基础很重要,你要是对自己的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效果都没信心,那就连续上三个阶段的考研班,依靠它组织你的复习。政治的话,强化班,冲刺班,点题班,可以有效的帮你划重点、理思路,增强信心。
  3、战斗。
  将你的战前准备好好发挥出来便是。有条件的话,考试之前不妨到考点的教室自习自习,适应一下作战环境,找找“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考试的时候心态会更自然些。
  4、战斗之后打扫战场,调整状态,继续迎接复试的挑战。
  复试的环节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初试之后练习下英语口语,回顾下专业课的知识,面试的时候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就好了。
  总之,考研之路充满了艰辛,只要按部就班的一路走来,肯定会收获良多的。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