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是家教大忌 “身教”背叛“言传”不能有!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02-28 14:40:32 来源:大河报
阅读:

核心提示

家庭是孩子诞生后停留时间最长的港湾,也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从教育层面上讲,家长和教师是同事,都是孩子的教师,且是担负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重任的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一生。我们说父母是孩子一切行为发生的根源,只因孩子是家庭环境的产物。

身为父母的朋友您可曾想过,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是否犯过言行不一的大忌?您拿来要求孩子的标准,自己能先以身作则做到吗?您正在给孩子做好榜样,还是坏榜样呢?您是否意识到,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必须建立在父母诚实守信、身体力行的基础之上?

□记者 张瞧

典型事例

孩子捡到银行卡

母亲教育后取走卡里的钱

重庆市一小学生小星(化名)捡到小伙伴小潘(化名)的一张银行卡,因小潘不会用卡取钱曾向小星求助,小星便记住了银行卡的密码。捡到卡后,小星自己先取了800元,买了零食和玩具。小星回家后,母亲得知小星取走同学卡里的钱,非常生气,便教育了小星一番,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别人的钱和自己的要区分开。当小星母亲发现银行卡上余额有4万多元后,她当天就分3次取走2万元,第二天又在多地分多次将钱转走。事后担心案发,小星的母亲选择了自首。(据《重庆晨报》2月18日报道)

父母带着孩子闯红灯

记者在郑州市区街道走访发现,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或骑车,或步行,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在没有大人看护时也会闯起红灯,飞奔穿过机动车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孩子在看见自己父母将要闯红灯后,心里会觉得内疚,甚至会出手拉扯父母。但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只是沉默,跟在父母身后。不少孩子告诉记者,其实父母的行为和平时教导他们的并不相符,父母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要求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等允许通行的信号灯亮了再通过。但在带着他们一起闯红灯时,父母们似乎又有充分的理由:这会儿没车,咱们赶时间,不碍事;警察不在,没关系;机动车得让行人,你们太小,还不懂……

父母不读书

逼着孩子好好学习

一到晚上或周末,孩子在书桌前耷拉着脑袋心不在焉地看书、学习。客厅里,父亲撑起了麻将桌,大呼小叫地和一群哥们儿搓着麻将;另一旁,母亲将电视音量放大,专心看着毫无营养的电视剧;厨房里,传来老人叮叮当当的洗碗声……孩子不耐烦了,坐不住了,从书桌前站起来要去玩电脑。于是,父母对孩子的呵斥便开始了:“你看人家×××,从小到大都考第一,什么都是名列前茅!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

专家分析

家教言行不一有哪些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言行不一的矛盾举动并不鲜见。对孩子而言,父母言行不一的教育比没有教育更糟糕。一个家庭的氛围如何,父母的素质如何,最终将决定孩子的人生。”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首批高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在受访时表示,如今的父母对子女普遍抱有很高的期望,自己却从来不看书、不读报,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他们对自己、对孩子执行两套截然不同的行为标准。

言行不一的家教危害有哪些?蔡劲林指出,首先,学习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他们最有影响力的行为模范,甚至父母的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也常被孩子一并继承。父亲是个书痴,孩子学龄前就成了小书痴;母亲忘性大,常丢三落四,孩子也成了母亲的翻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若以身作则,孩子将受到良好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其次,父母言行不一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内心冲突,孩子会想“我究竟是听父母的话,还是学他们的做法?”一些意识到自己言行不一的父母,会命令孩子“照我说的去做,不要照我做的学”,这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抗拒心理,忍不住犯嘀咕:你们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照着做?甚至在面对父母的要求时,产生委屈的情绪。

再次,言行不一的教育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无法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形成价值观时出现混乱,孩子会认为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最后,父母言行不一的矛盾表现将破坏他们原本在孩子心中高大、权威的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