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我在幼儿园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河南教育在线 时间:2014-04-21 10:19:34 来源:新浪
阅读:

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有人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阅读一些教育书籍,看看如何运用在你的孩子身上。

2、花一些时间仔细观察你的孩子,看看他的性格表现。

3、分析一下你孩子的柜橱,给孩子建一个便于移动独立的不被其它物品干扰的柜橱。

4、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5、使睡觉和起床成为平静和愉快的日常规律。

6、在家里教优雅礼仪并以身作则。和孩子有礼貌地交往,并帮助孩子践行礼貌礼仪。

7、避免体罚,学会正面的训导。

8、孩子的书籍单放一个书架,阅后放回原处。

9、定期去公共图书馆,认识图书管理员,了解图书借阅过程,和孩子一起读书。借书并让孩子懂得保管图书及阅后归还图书。

10、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读具有现实主题的故事。

11、让孩子准时到校。

12、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穿衣服。

13、让孩子自己参与准备食物,并鼓励孩子为自己的吃饭承担一些责任。

14、如果可能,给孩子找一小块地,至少是一个花盆,让孩子能体会种植东西。

15、以孩子的速度一起散步,途中停下来一起观察事物并谈论一下。

16、每天上学的时候,帮助孩子平稳情绪,安静下来,不要过度刺激,不要携带玩具和食物上学。

17、不要设置电视和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把孩子变成被动的观看者。如果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并讨论看过的节目。

18、尽早教孩子收拾物品整理东西。比如,把玩具放回原处,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筐,把盘子吃剩的东西倒掉,水池用后要清洁,等等。这样孩子懂得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19、经常拥抱孩子,但不要强迫表示亲密友好。注意两者的区别。

20、经常分配一些适合孩子做的日常的家务活,比如:摆放餐具和餐巾,整理分类,垃圾回收,除尘和浇花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