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小学的学生们正在翻看课本中的诗词河南商报记者王春胜/摄
9日,习近平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不赞成把古诗词从课本中去掉。
古典诗词是否应该从课本中删除,学生们该怎么去学习古典诗词?又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国古典文化?昨天,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王立群、于丹、郑彦英等名家大腕。
王立群说,老外都拿中国的古典诗词当宝;于丹则称,童蒙时就应该接触古诗词……
事件
上海删除一年级课本古诗
9月9日,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在翻看一本课标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习近平认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在教师节前一天说出这样的话,不是没有缘由的。
今秋开学,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课本“瘦身”,课文从45篇缩减为40篇,删除了全部8首古诗,包括《登鹳雀楼》、《草》、《画》、《江雪》、《梅花》等。
这种做法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课本删“古诗”,其实是在删“文化”。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并不意味着古诗退出孩子的课堂,上海只是改变了古诗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预备铃、拓展课等时间里会跟着磁带或是老师诵读古诗篇目,感受古诗的情感美、音律美。
探寻
郑州一年级课本没删古诗
郑州市一小学语文老师李老师表示,目前郑州市小学语文使用的有两种教材,一种是苏教版,一种是人教版,两者都是按国家新课程标准编订的。
“据我了解,这两个版本的课本都有古诗词,小学一年级有两篇,年级高了会更多,还不算练习册和课后阅读要求的。”郑州市管城区阳光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崔玉玲说。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与思想品德学科主任许睿表示,郑州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按课程标准来进行,不管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学生要达到会写会背等标准。
对于上海市删除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古诗词、改为课间诵读的做法,她说,目前郑州市也有很多学校采用类似方式,在规定的时间段让孩子们诵读古诗词。
大腕说诗词
古诗词该不该从课本中删除
人物名片: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观点:外国元首到中国演说时都要用几句中国的古诗词
古诗词不应当从课本中删除,很多古诗词内容文字浅显易懂,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没必要删除。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诵到今天的古诗词,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时间证明它们是经典,既然是经典,就应该继承学习,而不是删除抛弃。很多外国元首到中国发表演说时,都要用上几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人,我们怎么能把古诗词扔了呢?人家外国人还拿它当宝贝呢!
人物名片: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观点:古诗词不能删,上小学前孩子们就该接触
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肯定不能删,我甚至主张孩子在童蒙时就该多接触一下中国古典诗词。
在小学时才让孩子们读、背古典诗词,其实对孩子来说已经晚了。这是一种童蒙教育,古典诗词有节奏有韵律,应该让孩子们上小学前就接触这些,从而也容易培养出爱好。小孩记忆力超好,背下来一辈子受益。
古典诗词有一种朗朗上口的节奏,一个人学习古典诗词,不一定要等到懂意思的时候。
我也很理解教育部门给孩子减负的想法,但减负不是减掉这些诗词。孩子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情和态度,决定着他长大以后能否成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更多急功近利的心态。能不能把古典诗词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能不能传承中国这个诗词国度的血脉,或许是一个人小时候的一个习惯决定的。
人物名片:郑彦英,河南省文学院院长
观点:中国的文学就是从古诗词发展而来的,当然该学
中国文学就是从中国的古典诗词和散文发展而来的,你说不学古诗词行不行?当然应该学,现在一些课本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东西都太少了。
古诗词是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东西,承载着中国古文化的特点,很多家长在学前教孩子古诗词,孩子长大后会受用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