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村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王白王白,一穷二白”。这句话和映入小组成员眼帘的整洁美丽的景象截然不同。7月10号,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野贫困村扶贫调研小组在王白村扶贫干部的带领下逐渐了解了曾经王白的面貌。
这一天马书记拿出来几年前王白村的老照片向小组成员介绍以前王白村的真实样子。在那些老照片上,成员们看见了肮脏的池塘,破旧的房屋,随处可见的生活污水,而这就是王白村三年前的样子。马书记介绍说曾经的王白村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花生作物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基本无其他经济来源。马书记还说:”因为土地少、技术落后,所以村民们经济收入很少。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导致王白村成为省级贫困村的原因。随后调查小组走访村庄,采访村民。村民看见采访人员都特别的开心,兴高采烈的向他们介绍王白村以前的故事。为了让他们更加具体了解到王白村的“前世”村民们还给成员们唱起了一首打油诗“村里吃水井里打,支锅要到院里支;小学房子破旧不堪,学生直叫苦,老师留不住。垃圾遍地无人管,建筑随意无格局,基础设施无踪影。”
随着扶贫调研的深入,王白村的“前世”一一展现在了成员们的面前。王白村从一个底子薄、基础差的省级贫困村,到有了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有了自来水管系统,也有了高大整洁的小楼。这样的一个省级贫困村从一穷二白到脱贫致富,离不开各方面给予的支持。
(学生:贾珍 审核:王淑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