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张华辉)李红,源汇区许慎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二十年来,她痴心教育,不断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在学生心中,她是一位长者,又是一位朋友,言传身教中彰显出非凡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她以满腔的热情与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用责任心影响学生 记者采访李红时,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每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面对一双双充满渴望与期待的眼睛,我就感到责任重大。他们就像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充满渴望地来到我们的课堂,等待我们为他们传授知识、树立榜样,为他们的人生导航。作为教师,我们怎能不竭尽全力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李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力争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代替一切的做法,采取教师、学生双向参与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李红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表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互动,通过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学生登台做小老师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她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为同一问题而各抒己见的热烈场面,而她会始终面带微笑,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专门用来记录学生上课参与情况的本子,谁回答了问题、谁提出了很有创新的建议……她全都详细地记下来,最后对每位学生的意见做出总结。
用魅力征服学生 李红娴熟的教学手段、精彩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授课方式和妙趣横生的言谈征服了每一个学生。每次上她的数学课,学生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每次都踊跃发言,就连班级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红带的班级学风浓厚,学生成绩优异;她执教的公开课多次获市区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她耐心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她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中,她被评为“先进个人”、“源汇区骨干教师”、“源汇区优秀教师”、“源汇区岗位标兵”。
用爱心改变学生 言传身教,用爱种下每个学生希望的种子。在多年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李红始终将育人放在第一位。李红说:“爱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信任、尊重和帮助,老师要打开心扉,真诚地融入孩子们中。只有老师的爱心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并接受教育,只有老师的爱心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或发扬自己的优点。教师既要关注‘学优生’的喜怒哀乐,又要关注‘学困生’的冷暖温饱。”李红带的班里有一名叫童童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身上的衣服总是很脏。而且由于特别胖,他行动起来特别慢,还经常流鼻涕。吃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不愿意跟童童坐在一起,个别孩子还悄悄地跟李红告状说童童不讲卫生、很臭。针对这个情况,李红特意把童童的课桌调整到离讲桌最近的位置,还把自己的茶杯或者钢笔放在童童的桌子上。每次用茶杯或者钢笔的时候,她就请童童帮忙。看着童童一脸自豪地帮老师拿笔、送茶杯,别的孩子羡慕坏了。为了感谢童童的帮忙,李红拿出一包漂亮的纸巾送给他,并且取出一张纸帮童童擦擦鼻子。李红一离开教室,孩子们就都围在了童童身边,有找童童借纸巾的,有想跟童童做同桌的。同时,李红经常和童童妈打电话,及时反馈童童在校的情况。从那以后,童童真的变了,变得自信了。
虽然工作是平凡的,但她从不放松一丝一毫。2010年,李红身体羸弱多病的婆婆不小心摔倒造成骨折,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李红每天都早早赶到学校,上完课再匆匆赶往医院。两个月的时间,李红一直奔波于医院、学校、家之间。过度劳累使她腰肌劳损更严重了,腰痛的时候,她直掉眼泪,有时疼得睡不着觉。但是,天一亮,她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忘记了疼痛,迅速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她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站在三尺讲台上,李红与时俱进、传道授业、无私奉献,在如歌岁月中谱写着平凡而无悔的乐章。
网友评论